11月2日至3日,2017年Seatrade亞太郵輪大會在上海市舉行;11月5日至7日,海南三亞也舉辦了第十二屆中國郵輪產業發展大會暨國際郵輪博覽會(CCS12)。兩次會議聚焦“一帶一路”倡議對亞太地區郵輪產業的影響,探討中國郵輪產業發展面臨的新機遇和新挑戰。
在兩次國際郵輪盛會上,“郵輪建造、設計與修繕”成為大家重點討論的議題,國家、地方和相關部門各類支持郵輪產業發展的政策密集出臺,將為中國郵輪全產業鏈發展和中國郵輪走向世界提供了新的指引。
A 郵輪市場呈現井噴式增長
近年來,中國郵輪港口總體規模不斷擴大,郵輪建設投資力度不斷加強,中國的郵輪市場呈現井噴式增長。
目前,中國已經成為郵輪經濟發展的重要成長力量,支持政策、母港建設、制造能力等同步發展,郵輪出入境游客人數及接待郵輪艘次平均增長分別達到49%和24%,遠超全球同期水平。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實施,中國郵輪經濟正發展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力量以及世界郵輪產業與資本角逐的重要目標。
十余年來我國郵輪旅游業從零起步,快速發展。接待郵輪數量與旅客人數連年攀升,母港出游旅客人數從2006年不足2萬人到2016年214萬人,年平均增長率超過50%,已占亞洲郵輪市場總量的40%以上;上海、天津、廈門、三亞、青島、舟山、深圳已經建成8個國際郵輪港口,郵輪旅游城市群初步形成;運營郵輪從1艘增至22艘,郵輪客位從900個增長近5萬個,運力快速增加;全國800家出境旅行社和OTA普遍開展郵輪旅游業務和服務;80多家高等院校開設郵輪管理、郵輪旅游等專業,培育了一批郵輪人才已經走向國內外郵輪工作崗位;首艘國產豪華郵輪建造項目已經啟動,郵輪旅游裝備制造業開局良好。中國郵輪已經從旅游接待為主的第一個十年進入上下游全產業鏈發展的第二個十年。
全球郵輪已進入“黃金時代”,世界看亞太、亞太看中國。歐美的郵輪乘客數量由300萬人增至1000萬人用了20年,而中國的郵輪乘客數量在2016年為200萬,預計到2026年將達到1000萬人,中國用10年時間完成歐美郵輪市場20年的道路,并將超越北美成為世界第一。據統計,今年前九個月,全國共接待郵輪旅客184萬多人,同比增長12%,接待郵輪848艘次,同比增長23%,其中,母港出境游客176萬多人,同比增長12%,母港郵輪778艘次,同比增長21%;入境游客接近8萬人,同比增長15%。伴隨郵輪旅游休閑度假方式的深入和沿海城市郵輪碼頭的不斷啟用,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郵輪客源地,初步形成以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三大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為客源輸出地的郵輪圈。
近期在上海發布的《2017中國郵輪產業發展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超越德國成為全球第二大郵輪市場。全球郵輪市場的高速發展主要得益于亞洲郵輪市場的發展,中國是亞洲最大的郵輪客源市場。而中國市場郵輪旅游滲透率目前只有0.16%,增長潛力巨大。
B 翻修項目成為市場新增長點
在Seatrade亞太郵輪大會上,中船(集艾)郵輪科技發展(上海)有限公司與上海大昂天海郵輪旅游有限公司舉行了“天海新世紀號”郵輪翻修總包項目簽約儀式。
中船集艾是由中船九江工業有限公司和上海集艾郵輪發展有限公司于2017年初共同出資在上海寶山區“上海中船國際郵輪產業園”成立的合資公司,是中船集團為推進發展郵輪及高技術船舶內裝業務而設立的混合所有制平臺企業,致力于全力助推中國郵輪制造事業的發展。
“天海新世紀號”總噸位71545噸,標準載客容量1814位,主尺度為246米×32米,總高度達61.87米(含生活區),有15層甲板,船籍港為馬耳他。該郵輪是中國最大在線旅游服務商“攜程”集團旗下天海郵輪公司的旗艦郵輪,由美國皇家加勒比郵輪有限公司負責運營管理。據悉,本次翻新升級總包工程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2017年10月25日至11月11日在舟山中遠船務進行為期18天的翻新升級工程,內容包括辦公室、商場改裝,兒童游樂場翻新,新增多功能會議室、美容室等。第二階段:2018年1月7日至1月28日進行兒童游樂場兼多功能會議室的面飾工程等。第三階段:根據“天海新世紀號”運行情況確定時間,工程內容包括多間總統套房及行政套房的改造等。
此前其他豪華郵輪在國內翻新升級時,均采取集裝箱進口保稅物流的方式,從國外大量進口改裝工程所需配套產品;但在本次總包項目中,本土配套產品使用率超過50%,材料包括壁板、天花板、PVC地板膠、家具等。中船集艾在國內郵輪內裝配套產品的定制生產和品質管理上進行了摸索,在本土化配套制造方面實現了突破。該項目在國內郵輪內裝工程發展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
C 設計、維修激活產業發展動能
“我國郵輪設計建造支持政策亟待創新。”上海市寶山區委書記汪泓在主論壇上表示,我國應給予郵輪設計、建造方相應的支持政策。
據悉,歐洲的郵輪造修企業都獲得了當地有力的財政金融支持,其中德國和法國為支持船廠爭取訂單,分別提供95%和90%的貼息低息造船貸款政策。此外,印度也計劃出臺貼息造船政策,凡是在印度國內訂造新船的航運公司,將獲得高達船款總價65%的免息貸款。
“華潤大東在今年1月承修的‘歌詩達賽琳娜’號上已開始使用水力除銹機器人。”上海華潤大東船務工程有限公司商業總監張成碧介紹了該公司近年來的郵輪維修項目。
近年來,郵輪維修產業已在國內落地生根。豪華郵輪修理需要一些特殊設備設施,如船塢吃水、塢墩的承載能力要能滿足豪華郵輪吃水較深、較大線型的特點;項目管理上與傳統船舶也有很大區別,比如為了盡量避免對郵輪的污染,超高壓水利除銹被要求用在外板、甲板的油漆前預處理上。
據悉,華潤大東從2015年年底就豪華郵輪修理業務與芬坎蒂尼開始合作,雙方對中國市場充滿信心。“有分析稱,到2020年以中國為母港的豪華郵輪將增加到25艘,到2030年將增加到50艘。這意味著每年將有10艘豪華郵輪要進塢特檢,每年有15艘豪華郵輪進行內部翻新。這個增長需求將為中國船廠和豪華郵輪項目相關的配套企業和物資供應帶來可觀的收益和機遇。”張成碧說。
一位來自瑞典設計公司的代表表示,是時候摒棄一些對中國郵輪市場的刻板印象了,“實際上,中國的郵輪乘客非常的包容,他們喜歡在郵輪上體驗不同于平時生活的內裝風格。同時,‘華人設計’正在崛起,承襲宋、明兩代古風的中國設計師們在郵輪內裝領域已開拓出了一塊嶄新的風格領域。”
D 建造本土郵輪正逢其時
上海海事大學亞洲郵輪學院秘書長程爵浩認為,過去十年,中國市場完成了郵輪旅游的順利引入和培育;未來十年,將是本土郵輪航線產品優化、產業結構升級以及影響力擴大的十年。
在郵輪產業鏈布局方面,很多公司主要涉及郵輪運營、郵輪母港及票務銷售。如渤海輪渡運營的“中華泰山號”郵輪,天津國際郵輪母港、廈門國際郵輪母港集團等八大郵輪港口,以及眾信旅游、凱撒旅游等銷售郵輪產品。
根據中國郵輪產業發展報告(2017),本土郵輪發展仍面臨多重難題。在中國市場,天海郵輪、海航郵輪、渤海輪渡旗下的郵輪僅為中資郵輪,而非本土郵輪,本土郵輪亟須建造。中國的郵輪產業缺乏對沿海旅游資源與郵輪旅游的對接,具有豐富的港口資源和旅游資源,卻沒有成為郵輪目的地。
本土郵輪建造方面,今年2月,中船工業集團與嘉年華集團、芬坎蒂尼集團簽署了大型郵輪建造備忘錄協議,首艘國產郵輪將于2023年交付使用。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加快推動大型郵輪自主設計建造,11月2日,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赴中船集團進行調研。辛國斌表示,加快推進大型郵輪項目,發展壯大郵輪經濟,不僅是我國經濟發展向中高端水平邁進的內在需要,也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具體行動。大型郵輪是我國船舶工業綜合能力邁向高端的重要標志。
- 上一篇:武船集團攜手國航遠洋進軍郵輪市場
- 下一篇:今年元旦假期郵輪游人次同比增長170%